優惠方案
原價
NTD 18,000元
優惠價
NTD 16,200元
課程資訊
CLASS INFOMATION
開課日期:2018/09/02 (臺北醫學大學校本部)
教練式對話(coaching conversation)已在歐美風行逾20年,是一套有效促進溝通雙方理解與達成共識的技術。教練式的溝通納入了相當多正向心理學的技巧,能夠具體且刻意的讓客戶想要改變、開始改變、規劃並執行改變,在應用上更是健康管理人員非學不可的溝通技術!
學習教練式溝通可讓醫事人員在與病人互動時,排除「你聽我說」的被動關係,研究顯示病人在聆聽完醫師或衛教師的衛教或醫囑之後,走出診間只有5成的內容被記得、不到1成被執行。唯有學習教練式溝通、改變既有的溝通模式,才能有效的提升醫病關係,並有效的改善病人的健康生活習慣!!
本講座由國際教練聯盟(ICF)認證的專業教練授課,課程特別規劃1對1教練體驗課程1小時,本班學員更可免費參加五月的國際教練周的體驗活動,從概念到實際操作,帶領學員完美應用教練式溝通於您的職場及生活中!
《教學內容》
本課程採互動式學習法授課,更有1對1教練體驗課程一小時,讓您演練各種情境範例,讓您成功有效溝通不只「帶得回去」、更「用得上手」!
【課程大綱】
第一周:林素琴 教練
主題:「如何說得動、聽得懂」:教練式對話技巧初體驗
掌握環境改變對醫療工作的挑戰,體認教練式溝通的影響與重要性,強化學習應用的動機。
掌握教練式對話以人為本的心法與互動的技法,建立有效關係,促進良好互動,達成目標。
第二周:楊世凡 講師教練
主題:「醫病同心怎麼做」:挑戰情境下的對話能力
建立以「醫病同心」為核心的溝通理解模型;並解析「醫病同心」關係間,可能產生的各類型挑戰情境。
從教練式溝通角度出發,熟悉「醫病同心」對話原則,並演練「醫病同心」對話模式及其應用,拓展「醫病同心」對話的技能與心法。
第三周:張曉文 講師教練
主題:「情緒覺察與自我教練」:如何應用教練式對話在工作中自我照顧。
提升對情緒的認知與自我覺察,能夠分析情緒的根源,同時駕馭自己的情緒。
掌握醫護人員自我照顧的要領,能夠善用教練式自我對話,有效面對挑戰情境。
【本課程講師維ICF認證之專業教練講師】
ICF國際教練聯盟(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)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教練協會組織,其宗旨在於推廣教練之應用與提升教練之專業能力。
國際教練聯盟台灣總會(ICF Taiwan)是ICF在台灣的分會,於2008年成立,也是經內政部許可立案之全國性、非營利性之社團法人。本課程參與授課之教練皆是取得ICF 認證的專業教練。
《適合對象》
生醫健康產業從業員、擔任管理職者、或對學習有效管理技巧提升生活美好有興趣的民眾皆可報名參加。
《優待辦法》
每人 18,000 元
《洽詢電話》
(02)6638-2736 分機1305 進修教育組 劉思怡小姐
師資說明
TEACHER INFOMATION

ICF認證之專業教練
ICF國際教練聯盟(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)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教練協會組織,其宗旨在於推廣教練之應用與提升教練之專業能力。
國際教練聯盟台灣總會(ICF Taiwan)是ICF在台灣的分會,於2008年成立,也是經內政部許可立案之全國性、非營利性之社團法人。本課程參與授課之教練皆是取得ICF 認證的專業教練。

教練講師:林素琴
單元 | 單元名稱 | 課程/活動內容 | 單元效益/產出 | 教學方法 |
一 | 入門篇 –教練的起心與動念 (90 min.) | 醫病溝通情境知多少? Ø 案例討論:醫病對話一則 醫病溝通的挑戰與障礙 教練式對話與威權式對話比較 教練技術在醫療、衛教領域的應用介紹 探索你的起心與動念 Ø 活動:找到改變的支點 | 體認教練式對話的重要與成效 | 講授 案例影片 小組討論 覺察引導 |
二 | 心法篇 –教練的思維與系統 (60 min.)
| 教練是什麼? -起源、角色與意涵 教練的任務與功能 教練的信念與心態 教練能力發展藍圖 | 瞭解教練核心思維,從心出發,奠定成功教練的基礎。 | 講授 影片 |
三 | 功法篇 –教練基本技術 (150 min.) | 被教練者的二種需求 共創關係(親和力) -專注 -同頻溝通 積極性聆聽(傾聽力) -非語言訊息的觀察 -語言訊息的理解 有效的提問(探詢力) -教練式提問要點 -問題的基本類型與功能 肯定式的回應(正向力) -被動式的建設性回應 -主動式的建設性回應 | 熟悉教練基本技術,有效進行教練。 | 講授 影片 示範 角色扮演 技巧練習 |
四 | 應用篇 –教練式對話技巧初體驗 (60min) | 教練需求的徵兆與時機 教練演練與回饋 反思與行動 | 增強行動動機,實踐所學。 | 角色扮演 技巧練習 評量表 |

教練講師 :楊世凡
單元 | 單元名稱 | 課程/活動內容 | 單元效益/產出 | 教學方法 |
一 | 教練式溝通在醫病共享決策(SDM)上的應用 ~以病人為中心的實證健康照護 (50 分鐘) | check in:教練式對話(技巧)的回顧與實施應用心得—上周學習回顧與成果分享 醫病同心的意涵、功能和可發揮的效果 簡介幾種教練溝通模式在醫病關係上的應用及其作用 | 複習與邁進 重新出發再思SDM 認識幾種教練溝通模式及其在醫病同心上的應用 | 講授 學員分享 影片賞析 引導討論 |
二 | 醫病最前線的溝通與挑戰 (50分鐘) | 醫病關係中相涉的角色 醫病關係中有哪些挑戰及如何面對 情境/場景與案例 | 綜覽醫病同心的核心關鍵課題 討論教練溝通模式在醫病同心上的應用 | 學員分享 案例分析 影片賞析 引導討論 |
三 | 醫病同心的心書寫‧新溝通 (50分鐘) | 同理心、陪伴、支持 病情宣告/問題釐清 自我與醫病間的談心與對話–壓力、挑戰與清明面對 目標設定、促動改變或遷善 擬訂計畫、實施步驟 行動追蹤、藍圖修訂 人間省思 | 沉澱與滌淨 觀念重塑 練習教練對話初探 | 影片賞析 案例分析 書寫對話 學員分享 觀察記錄 學員反饋 |
四 | 醫病同心的教練式溝通~1:1 模擬演練 (50分鐘) | 案例提供與共創發想 角色扮演 個別提點 | 體驗教練溝通模式在醫病同心上的應用 | 講授 學員分享 案例分析 影片賞析 模擬演練 觀察記錄 引導討論 |
五 | 醫病同心的教練式溝通~小組發表 (50分鐘) | 演練、進化、反思 切磋、借鑑 點評與交流 | 觀摩與演繹 發現心觀點與多元溝通模式相輔應用的新可能 | 學員分享 案例分析 模擬演練 觀察記錄 引導討論 學員反饋 |
六 | 醫病同心的教練式溝通~傳習與帶走 (50分鐘) | Q & A 回顧與前瞻—萃取教練溝通模式在醫病同心應用上的價值與未來開展可能性 Take away:收穫與慶賀 | 學員收穫教練式溝通方法與應用 學員體驗教練式對話在挑戰情境下的有力輔助 | 總結 學員分享 |

教練講師:張曉文
單元 | 單元名稱 | 課程/活動內容 | 單元效益/產出 | 教學方法 |
一 | 覺察情緒 (90分鐘) | ‧ 辨識情緒 ‧ 情緒與身體覺察 ‧ 情緒的引爆點 ‧ 覺察情緒的工具 | 傾聽與接納自己的情緒 | ‧ 講授 ‧ 體驗活動 ‧ 學員分享 |
二 | 情緒的根源 (90分鐘) | ‧ 情緒從那裡來 ‧ 探索自我內在冰山 | 瞭解影響情緒的內在因素 | ‧ 講授 ‧ 小組練習 ‧ 學員分享 |
三 | 管理情緒 (60分鐘) | ‧ 做情緒的主人 ‧ 自我同理 ‧ 挫折復原力 ‧ 靈活適應力 | 駕馭自己的情緒 | ‧ 講授 ‧ 小組討論 ‧ 小組發表 |
四 | 自我照顧 (60分鐘) | ‧ 醫療人員自我自我照顧的重要性 ‧ 自我照顧清單 ‧ 自我照顧的挑戰情境與對策 | 認知自我照顧的價值與挑戰 | ‧ 案例討論 ‧ 小組分享 |
五 | 自我教練 (60分鐘) | ‧ 自我教練的模式 ‧ 自我教練的練習 ‧ 分享與回饋 | 運用自我教練落實自我照顧 | ‧ 講授 ‧ 學員練習 |